華為到底有多牛?
華為,中華有為!2019年,華為納稅1100億元,比百度、騰訊、阿里三家之和還多??上攵?,華為的體量有多龐大。因為華為沒有上市,所以華為市值到底是多少不得而知。不過,前聯想工程師倪光南院士估計,華為的估值達到1.3萬億美金,排名世界第一位。我起初對華為的印象,就是華為是“造手機”的。隨著華為手機越來越好、越來越高端,開始比肩三星和蘋果的時候,讓人覺得華為這家公司不簡單。
可是,當對華為這家公司有了更加周到細致的了解之后,才發現原來手機業務只是華為的“副業”,而真正的主業則是通信。通信領域獨占鰲頭、號令天下的則是華為5G技術。憑借著5G技術,華為開始開疆拓土,這也讓美國如坐針氈、度日如年,他們頻頻出招欲置華為于死地??墒?,華為背后有著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堅強后盾,想要扳倒,可沒那么容易。
華為,一個讓人振奮而又自豪的名字,中華有為。下面,讓我們具體看看,華為到底有多牛。第一:不上市的華為,地位無人可以撼動。估值達到驚人的1.3萬億美金,世界第一。一個公司的體量,是通過上市后的市值去計算的。但是,華為相當特殊,壓根就沒有上市。所以,這也就給分析研究帶來了困難。那么,問題來了,華為當初為什么不上市呢?華為上市是不是比現在發展的更好?非也非也,華為不上市,任正非有著戰略性的考量。
因為上市意味著被股東、資本控制。而注重研發的華為,如果上市讓股東和資本捆綁,那么必然會導致研發投入下降,發展受阻。你想想看,研發投入大、周期長,那個股東愿意把自己白花花的銀子投入研發?顯然不現實,所以基于這樣的考慮,華為沒有選擇上市。因而,才發展成如今令人尊敬的民族企業。當然,不上市雖然無法計算準確的市值,但是,可以對其進行估值。
前聯想工程師倪光南院士表示,華為如今的市值應該達到了1.3萬億美金,世界第一。1.3萬億美金是個什么概念呢?相當于印度GDP的一半,相當于三個阿里巴巴,相當于六個茅臺。所以,從這個數據也可以分析出,華為的厲害之處。如果美國沒有打壓,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,華為絕對還會再上一個檔次。第二:華為2019年研發投入186億美金,全球研發投入排名第五。
2020年估計會達到200億美金。華為能有今天的體量,離不開研發。研發就是無底洞,需要你不停的往里面投錢。然而,當研發成功,產出之時,那效益絕對是百倍、千倍。所以,華為的發展,從始至終都是走的自主研發的道路。從當初“農村包圍城市”的發展戰略開始,余承東就帶著自己的分布式基站研發團隊開始研究、克服困難、攻城拔寨。
這個階段的研發,也奠定了華為能夠在歐洲站穩腳跟的基礎。眾所周知,光喊口號沒用,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。為了華為的研發和正常發展,華為建立了消費者業務,也就是以手機為主的穿戴設備等。通過這些去盈利,然后將利潤劃出一部分投入研發。就這樣,一步步的發展壯大。2019年,華為的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1317億人民幣,約186億美金,超過了美國的高通,排名世界第五位。
2020年,華為預計在研發領域會投入200億美金。所以,華為的研發投入逐年穩定增加,只有這樣才可以去掌握核心技術,不至于被別人“卡脖子”。第三:2019年華為專利數達到4411份,位居榜首,將高通和三星遠遠甩在身后。前面說了,華為每年投入研發高達幾百億美金。這么多的研發投入,肯定有巨大的產出。然而,專利的申請數量,就是研發投入最直接的結果。
因為一般情況下,專利授權數量,代表著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創新程度。華為也是如此,2019年拿出了亮眼的成績。2019年。華為全年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了4411份,日本的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以2661份排名第二,而三星電子和美國高通則位居三四名。所以,不難看出,華為的專利申請數量是三星和高通之和。曾經不可一世的高通和三星,已經被華為遠遠的甩在了身后。
因此,華為的時代正在開啟。付出才有回報,華為人注重研發,因此華為人才有收獲的喜悅。第四:華為5G技術獨占鰲頭,引領通信技術邁向更美好的未來。這兩年,相信大家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5G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世人也逐漸了解了,5G不僅僅是網速快那么簡單,以后的萬物互聯以及更多領域將會出現5G的身影。然而,提起5G技術,大家肯定會不約而同的想到華為。
不論是國內也好,國外也罷,大家已經公認,華為為5G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當然,事實也是如此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考慮,和華為合作去建設自己國家的5G網絡。因為5G技術,很可能成為下一輪經濟發展引擎。不然,美國也不可能不遺余力的打壓華為,打壓華為的5G技術。接下來,還是用數據說話。華為5G技術專利,高達3325件,在全球范圍內的5G必要專利中,占比達到15.7%,這樣的數據絕對驚為天人。
已經可以說明,華為已經成為5G技術的引領者和開拓者??偨Y華為到底有多牛?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四點發現,華為真的驚為天人。沒有上市,卻每年穩步發展。更是做到了估值1.3萬億美金的企業,是名副其實的民族企業,讓人自豪。華為,中華有為。希望華為繼續堅持創新,加大研發投入,掌握核心技術,在5G這片疆域之上繼續開拓前行。
阿里巴巴經理級別的年薪有多少?
謝邀我覺得年薪應該都是幾百萬的,即便沒有那么多,也不會低于100萬,因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的股票有多值錢,而且前期聽一位朋友說,在阿里的員工福利待遇真的好的不得了,有的人可以拿自己股票,這個股票的數目為16000股,按照這樣計算的話,領導層或者是經理總監級別的年薪都是百萬以上的。我們在阿里了解到就阿里的p9股票的價值就是1400萬元人民幣,你想他的員工和管理層的人員工資會少嗎?再者說阿里的激勵機制和股票政策都是非常完善的,據我了解,他們是按照p級別走的,從p1到p10,每個崗位工資都是不一樣的,到7的時候就可以拿股票的,而且年薪都是40萬到60萬不等的,這個時候還有1000股左右的股票,而到8的時候就可以拿到100萬,持股是2000股。
華為17級和阿里p7的offer,應該怎么選?
華為17級和阿里p7,單從職級上來看,阿里p7可以對應華為的16~18級均可,同樣,華為17級也可以對應阿里的p6~p8,沒有職級上的可比性,但是真要選一個,就要看你對工作崗位的要求了。這必須從崗位待遇、工作內容、未來發展來進一步對比區分了。首先,崗位待遇,阿里p7的業內價格應該是年包55w~70w之間,而華為17級,算上股票、分紅、薪資,年包在55w~65w之間,基本上差不多。
2017年華為納稅1100億元,有阿里巴巴多嗎?
不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,首先這么比較兩家企業來說就是非常不公平的,為什么?因為從業務上講阿里是平臺型企業,只租房子自己并不賣貨,但華為是更像是零售企業,自己需要賣貨的,所以單從企業納稅來說,對于阿里很顯然是極為不公平的。很多人覺得阿里是互聯網公司,而華為更接近實體經濟,但是我要問你,阿里巴巴發展至今,改變了物流、改變了線下零售、改變了銀行......但是反過來看華為,試問:華為改變了哪個行業?就拿華為最核心的業務來說,華為改變了手機行業嗎?沒有,蘋果三星依然是擁有絕對江湖地位的領先者!華為改變了通信行業嗎?也沒有,畢竟設備領域高端市場是思科的天下,而華為現在雖然跟愛立信交叉授權,但其實都知道,華為依賴愛立信更多一些,大部分還是按照愛立信的標準來。
但是阿里巴巴不一樣,相信正常應該不會有人懷疑阿里巴巴改變了零售、改變了物流、改變了銀行。這些是對于產業鏈端的改變,再來說一說所謂的稅收的問題,很多人覺得華為納稅比阿里高,就代表華為就一定比阿里強多少,這其實是不對的,我不否認華為是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,但是阿里巴巴也是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。如果要算稅收,阿里巴巴電商網站的成交總額所涉及到的納稅情況,還不用算上螞蟻金服、菜鳥網絡等阿里系企業,基本上可以說這樣算下來,阿里相關的納稅貢獻,可能十個華為也比不了。
畢竟2017年天貓雙十一一天的成交額就是1682億,這個數字是華為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的,但總體來說,這是阿里作為平臺型電子商務公司的特點。誠然華為提供了很多工作崗位,很多人也會覺得華為更接近實體企業,所以數據真實度更高,而阿里作為互聯網公司,很多人依然會覺得是比較虛的數據。但是我要說的是,都是21世紀了,應該放寬眼光,蘋果自己沒有一家工廠,卻創造了全世界最為無與倫比的電子產品Mac電腦以及iPhone手機等等眾多科技產品,微軟靠著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成了世界頂級科技公司,Google則是靠著搜索引擎成了科技霸主,難道這些科技公司都不靠譜?別忘了這些企業現金儲備都是千億美金以上的。
再就是提供就業崗位,雖然阿里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,在阿里系可能就是幾萬人,但是阿里改變了整個物流業,中國快遞員有接近230萬人左右,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阿里電商間接獲得的工作崗位,余額寶資金體量高達1.43萬億,要知道這還是去年上半年的數據,這個體量直逼四大行,并且可以說是平起平坐,名副其實的改變了銀行改變了金融。